宜黄县交通运输局打造“精准便民”出行治理新样板
2025-06-24
来自:大江网
近年来,宜黄县交通运输局聚焦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出行需求,对全县公共交通服务体系进行一次深刻改革,不断优化线路,加强监管,切实提升服务质量。
深挖需求,精准优化服务供给
问需于民,精准把脉。自2020年全面实现139个建制村“村村通公交”后,宜黄县交通运输局并未止步,而是针对原有班线僵化、供需错配等痛点问题,迅速启动覆盖全县的“需求大调研”行动。通过深入乡镇、走访村组,精准捕捉民意,为线路优化提供坚实数据支撑。
靶向施策,优化路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一场以“精准”为核心的线路优化攻坚战全面展开。宜黄县交通运输局仅用三个月时间,便高效完成7条城乡主干线路的优化调整,并根据调研结果,新增3条城市公交班线与1条旅游公交专线。这一系列举措,成功打通城乡之间、城区内部以及旅游景点的交通脉络,构建起一个无缝衔接、全面覆盖的现代化公共交通网络,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完善配套,夯实基础。为确保优化成果落到实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全县共更换安装新式公交站牌85个,高标准新建公交候车亭11个,并结合实际需求科学设置临时停靠点2个,同步规划建设出租车专用停车位40个。完善的站点布局与硬件设施,不仅提升候车舒适度与便捷性,更为整个公共交通系统的流畅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创新机制,构建闭环监管体系
阳光监督,赋权于民。为将监管落到实处,宜黄县交通运输局突破传统管理模式,构建一套权责清晰、多方联动的闭环监管体系。新式公交站牌的设计成为一大亮点,上面不仅公示当班司机详细信息、精准到村的预计到达时间,更创新设置由“乡镇代表+公交企业领导+交通局”构成的三级监督通道。这一举措让群众“掐点候车”成为现实,更实现监督维权“零障碍”,将监督权真正交到群众手中。
考核挂钩,激发动能。在此基础上,该局进一步将监管与激励深度融合,建立科学的季度考评机制。每个季度,由各乡镇政府对本辖区内的城乡公交运营情况,包括准点率、服务态度、车容车貌等进行全面考评打分。考评结果直接与城乡公交经营性补贴的发放挂钩,形成“服务好、补贴高”的正向激励,有效激发公交企业的内生动力,促使其主动提升服务质量。
路养联动,协同共治。为保障线路畅通与行车安全,该局还将监管触角延伸至道路养护领域。通过开展农村道路养护“百日整治”攻坚行动,聘请经验丰富的城乡公交司机担任公路养护义务监督员,对路面杂物堆积、安防设施损坏等问题进行“随手拍、随时报”。这一创新举措,成功构建起一个由县、乡、村与公交公司协同参与的立体监督网络,确保公路养护的及时性与有效性,为群众出行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成果显著,树立民生服务新标杆
成效量化,群众满意度新高。经过系统性优化与治理,宜黄县公共交通服务实现较大提升。数据显示,全县城乡公交准点率稳定在95%以上,群众满意度同步提升至95%以上。数字背后,是群众“掐点候车”的从容、是“抬脚上车”的便捷,更是对交通运输部门工作的高度认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破解难题,打通“最后一公里”。此次“全链条服务革新”,不仅是线路与站点的简单优化,更是对城乡交通治理模式再次优化。通过将精准服务与闭环监管有机结合,宜黄县交通运输局成功破解长期困扰城乡发展的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高效、便捷、安全的公共交通,如同一条条充满活力的纽带,将城市与乡村紧密相连,为促进城乡融合、激发经济活力提供坚实交通保障。
标杆引领,彰显为民服务初心。宜黄县交通运输局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精准务实的举措,成功打造“精准便民·闭环监管”基层交通治理样板。这是交通运输领域的一次成功实践,更为全县民生领域如何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治理效能树立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