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市中区交通运输局:“组合拳”发力 提升交通服务与安全监管效能
2025-07-18
来自:闪电新闻
7月17日,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聚焦民生关切,提升监管服务效能”新闻发布会。市中区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区交通运输服务中心主任孙晋涛,市中区交通运输服务中心副主任付刚,市中区交通运输服务中心副主任仲慧婷和市中区交通运输服务中心运输管理室主任付健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孙晋涛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交通运输部门聚焦运输管理服务、农村公路提升、交通安全监管等重点工作,大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管理服务,致力于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出行环境。
拓展公交运营广度,提升交通出行体验。以全市开展新的公交规划设计为契机,积极与市交通运输局、市公交集团协调对接,聚焦市中区群众诉求,开展系统性调研,科学优化公交布局,提升公交出行和服务品质。根据交通有关法规,区交通运输局与市公交集团签订本区公交线路运营协议,明确了有关标准、职能、服务和监管要求,保障了公交规范化、标准化、有序化运营;协调推进15路、16路、19路等多条常规线路与BRT快速公交网络的衔接融合,实施“一次购票,免费换乘”,有效提升市民出行便利性;积极支持公交公司根据群众需求开展“响应型”、定制化公交服务,先后开通了5条“校车直达”专属线路,通勤定制班车30条、学校研学专线340班次等,较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公交出行需求;为更好地满足吾悦广场周边三角花园商区公交服务,多方协调新建了枣庄街公交停车场并投入使用,2路、2路复线已经延伸至枣庄街,其余线路也在陆续更新调整;根据税郭镇群众的诉求,新开通了三角花园至狮山口12路公交班线,解决了税郭北部20余村庄出行不便的问题;经多次调研协调,东城公交公司于6月19日开通试运营枣庄街至龟山风景区公交专线,解决了景区不直通公交的问题。
闪电新闻记者会上了解到,区交通运输局下一步将进一步优化公交布局,做好枣庄应用职业学院、济枣高铁枣庄南站等公交配套服务,改进提升公交基础设施,开展公交智能化线路试点,构建智慧公交调度体系与智能候车站台系统,为乘客提供更智能、便捷、优质的公交出行服务和体验。
优化县道养护,推进乡村公路建设。
强化县道日常巡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置。严格依照每周两次的巡查频次对辖区内县道实施全面巡检,针对道路病害及安全隐患建立“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的工作闭环。目前,2025年年度县道养护工程的招标工作已经结束,已完成了周村至峨山口6.1公里;崖头至橡胶厂3公里路面挖补及罩面工程,下步将持续推进项目建设进程,确保年度250万元投资计划如期完成。
开展县道养护大修工程实施,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克服困难破解资金难题,全力推进县道破损路段大修改造工程实施。完成投资约580万元对半湖至渴口(X027)山亭市中界至后良段1.7公里、崖头至橡胶厂(X030)苗庄至兰陵段0.6公里两条县道进行修复养护工程。2025年又对税郭至田屯(X029)南安城至田屯段6.6公里道路开展大中修养护,项目于4月14日开工建设,主要实施路面、桥涵、排水、交安工程等建设内容,预计总投资约5700万元。
指导镇街推进乡村道路提升改造,织密农村路网。市中区共有农村公路583.527公里。其中县道6条53.3公里、乡道20条116.2公里、村道378条413.91公里。2025年,借助乡村振兴片区建设,永安镇、孟庄镇分别建设2条美丽农村路线路。积极指导各镇、光明路街道完成“四好农村路”通村道路改造14公里,占年度建设计划26公里的53%;实施路面状况改善23公里,占年度实施计划45公里的51%。
坚持全方位监管,织牢安全防护网。
强化责任落实,筑牢安全根基。今年以来,根据交通运输工作特点,结合市中区实际,对重要领域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印发了《全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全区交通运输2025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方案》《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实施方案》等各类方案文件,组织召开党组会、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双月警示教育会议8次,系统总结分析当前安全生产形势,部署推进各类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推动安全生产各项决策部署在全区交通运输领域落地生根。
开展各类专项排查整治行动,确保取得实效。局安委会制发了《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处理工作流程》,制定安全重大事故隐患的“核实、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并上报、约谈整改、行政处罚、取消许可、刑事处理”6个方面的工作程序,对安全重大事故隐患的处理更加明确和规范,实现全过程闭环监管;围绕《重大事故隐患重点事项责任清单》,结合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活动和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2025),持续开展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暑期汛期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活动。
发挥网格化监管效能,全面实施分类分级监管。建立“局安委会—行业管理机构(中心运管室、各分中心)—运输企业”三级网格化安全管理体系,明确网格责任,形成安全监管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针对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推行“企业自查、监管部门排查、局安委会督查”的三级联动监管模式,做到监管无盲区、隐患排查无死角。制定《市中区安全生产信用等级企业红黄绿台账》,依据企业安全生产信用等级和处罚记录,实现企业红黄绿分类分级监管。对绿牌企业提供“绿色通道”“告知承诺”等简化办理、快速办理的便利服务;对红牌企业,增加检查频次;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依法依规实施市场退出。对守信者亮“绿灯”,让失信者有“痛感”,让监管者有“抓手”,进一步引导企业规范经营、安全发展。
推进部门联合监管,确保问题整改落到实处。实施了“交通+交警”常态化安全监管模式,与交警部门建立联合监管、信息共享机制,每月对事故隐患多发和违章率较高的运输企业开展联合检查和常态化监管。今年以来,联合检查整治高危运输企业11家次,约谈运输企业16家次,联合开展安全双月警示教育2次。根据和交警部门联合印发的《市中区货车“百吨王”案件协作办理操作细则》,健全完善与交警部门的信息共享及处理反馈机制,依法严厉打击非法改装、严重超限超载尤其是“百吨王”等交通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