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汽车维修行业景气指数2025年度工作会议在大连圆满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与大连海事大学联合主办,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汽车信息分会与大连海事大学综合交通运输智能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共同承办,旨在进一步优化景气指数建设与发布机制,构建长效体系,确保景气指数的常态化、精准化发布,为汽车维修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会长张延华、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研究院院长匡海波以及来自主办方、承办方、地方协会、平台企业、ERP企业等多领域代表齐聚一堂,共商行业发展大计。会议由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秘书长底彦彬主持。
张延华在开幕致辞中强调,新质生产力已成为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而景气指数作为行业发展的关键晴雨表,对准确把握行业脉搏、引导企业战略决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自2023年12月首次发布以来,景气指数填补了行业空白,标志着汽车维修行业在数字化、科学化发展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景气指数已从概念提出走向平台搭建、数据采集、指标完善和标准初步成型,为行业运行监测和政策支撑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次会议不仅是对过去阶段性成果的系统梳理与复盘,更是面向未来深化标准体系建设、拓展应用场景、提升行业共识的重要契机。
匡海波在发言中指出,大连海事大学在综合交通数字化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和科研实力,汽车维修行业景气指数项目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成果。依托专业的科研团队和先进的技术手段,院校将持续为景气指数的优化升级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助力行业在数字化浪潮中实现创新发展。
在工作汇报环节,大连海事大学综合交通运输智能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指数研发项目组成员郭红月副教授详细介绍了过去一年汽车维修行业景气指数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通过对海量行业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景气指数在反映行业整体运行态势、洞察市场变化趋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如数据采集的覆盖面有待扩大、分析时效性亟需提升等,郭红月副教授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为下一阶段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工作研讨环节,各地地方协会代表、平台企业代表及ERP企业代表各抒己见,围绕景气指数的应用与发展展开了深入交流。代表们就如何提升数据采集的质量与效率、增强企业参与度、拓展景气指数的应用场景等问题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例如,部分地方协会建议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合作,借助政策支持推动数据采集工作的顺利开展;平台企业则提出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优化数据采集流程,提高数据处理效率;ERP企业代表则强调了保障数据安全、规范数据使用的重要性。这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将为景气指数工作的持续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会议最后,张延华会长在总结发言中对本次会议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未来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他表示,尽管行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各方携手共进,充分发挥景气指数的引领作用,以新质生产力为驱动,就一定能够开创中国汽车维修行业更加辉煌的明天。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汽车维修行业景气指数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汽车维修行业景气指数将不断完善与发展,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精准、有力的决策支持,助力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在新时代实现转型升级,迈向新的发展阶段。